地址:武漢市長江日報路77號投資大廈
郵箱:mail@whfhg.com
(2016年5月12日,根據(jù)錄音整理)
這是我們省開展的第十七個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,活動的主題是“踐行《準則》《條例》,做遵規(guī)守矩黨員”,與中央部署的“兩學一做”學習教育高度契合。今天的動員會以一部發(fā)人深省的警示教育片開局,看后觸及靈魂,心靈受到震撼,形式和效果都很好。剛才長安同志對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作了全面部署,要求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活動,大家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。今天我主要結(jié)合剛才觀看的警示教育片,采取以人說案、以案說事、以事說理的形式,從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特別是廉政文化的角度,就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工作與同志們交流幾點體會。
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博大精深,其中關于反腐倡廉的內(nèi)容更是源遠流長,起于中華文化的原典,伴隨著中華文化的誕生而不斷豐富和發(fā)展。把這些優(yōu)秀的傳統(tǒng)文化,特別是反腐倡廉文化挖掘出來,從中汲取反腐倡廉元素,并以歷史為鏡鑒,進行研究、思考、品味、自省、自警,對我們加強黨風廉政建設、推進反腐敗斗爭大有裨益。我主要談六點體會。
一、廉政為本,決不忘本
這是中華傳統(tǒng)廉政文化之精華。個中要義,我認為有以下幾點:
廉者,政之本也。這句話源自先秦典籍《晏子春秋》,其闡明了廉與政的關系,即廉是從政之本。對為官從政者來說,廉政、清廉是本、是根。《國語•叔向賀貧》一文講,叔向和韓宣子都是晉國的士大夫,叔向?qū)n宣子說,你現(xiàn)在財富不多,要向你表示祝賀。韓宣子問,為什么我貧窮還要受賀呢?叔向說,一批又一批士大夫貪得無厭,靠歪門邪道斂取財富,既當官又暴富,最終都沒落得好下場。你清貧,并且有德行,所以我要向你表示祝賀。這篇文章被選入《古文觀止》中,流傳至今,一直警示我們要清廉為本,不可奢侈無度、貪得無厭。清朝名臣曾國藩曾建“八本堂”,其家訓中有一條:“居官以不要錢為本”,要求家族子弟做官以廉為本。《周禮》中記載,當時考核官吏有“六廉”標準,即:廉善、廉能、廉敬、廉正、廉法、廉辨,條條都是“廉”字當頭,體現(xiàn)了“廉”是為官從政之本的精神。明末清初,湖南人王船山寫了一部《讀通鑒論》,指出為官要有三個準則:清、慎、勤,其中也是把清廉放在第一位的。反之,歷史上因為丟掉了廉政這個“本”,導致人亡政息的事例,也不勝枚舉。如導致明末最后一個皇帝崇禎皇帝吊死煤山、國破人亡的最重要原因,就是朝廷腐敗極其嚴重。即便是在農(nóng)民軍已經(jīng)兵臨城下的緊要關頭,皇帝拿不出錢發(fā)軍餉,要求朝廷官員拿出手中的銀子湊錢發(fā)餉,一個個家財萬貫的官員卻視財如命、湊錢無幾,愚蠢至極的明末官僚們守著銀子等待城破國亡,可悲可嘆!
廉者,政之始也。即為官從政從一開始就要保持廉潔。易經(jīng)里有一卦為否卦,其中講到:君子以儉德辟難,不可榮以祿。意思是不可追求榮華而謀取祿位。這與“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”有異曲同工之意味。易經(jīng)作為群經(jīng)之首,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很多理念、價值觀、哲學思維都源于此。不可榮以祿,說白了,就是當官不能發(fā)財,發(fā)財不能當官。從古至今,榮譽、權(quán)力、財富,三者歷來不可交叉,一旦交叉就會違背“廉者,政之始”的理念。榮譽、權(quán)力和財富,不可兼得,如果以權(quán)力謀求財富,以榮譽謀取財富,就違反了“不可榮以祿”的古訓。《大學》中講,“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”。獲取不義之財,取之無道不合情理,最后必定亦悖而出,也會不合情理地失去。《明史•丘橓傳》講到,既以官而得富,還以富而市官。意思就是通過做官斂財而變得富有,還會用錢財去買官而升遷。剛才的警示片中所展示的就是“貨悖而入、悖而出”的典型,他們違背了不可榮以祿的古訓與原則,既享有權(quán)力,又貪戀財富,從而導致滑入犯罪的深淵,最后在鐵窗里度過余生,教訓非常深刻。清朝《清實錄》中講到,“國家紀綱,首重廉吏”,也講的是“廉乃國之始”的道理。
廉者,政之歸宿。剛才的警示教育片中,有貪腐分子懺悔時講到,由于攀比和心理不平衡,特別是在和商人交往中,看到商人燈紅酒綠的生活,心理產(chǎn)生了落差,出現(xiàn)了羨慕向往的念頭,導致走上腐敗的不歸路。中國共產(chǎn)黨作為執(zhí)政黨,使命和歸屬就在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本質(zhì)和要義在于一個“廉”字。當前,如何處理好政商關系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。古代先賢們早就對這個問題給出了正確的回答。明朝莊元臣在《叔苴子•內(nèi)篇》中講到,“君子之為君子也,一人死而萬人壽,一人痛而萬人愈,一人憂而萬人樂,一人勞而萬人逸。”意思說,做君子,就要通過一人之死換得萬人的長壽,一人之痛換得萬人傷口的痊愈,一人之憂換得萬人的歡樂,一人的辛勞換得萬人安逸,這句話同時也應了范仲淹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思想,是說為官從政者要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,為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擔憂分愁,為天下人民幸福出力,而不是與他人攀比生活的奢華與安逸。清人陳弘謀在《居官格言》中也講到,“居官以清,士君子分內(nèi)事。”所以有的黨員干部與商人比生活的富裕與奢華,從思想根子上就出了岔子、出了問題。黨員干部和商人的人生軌跡,是兩條平行線,不能交叉混淆。為政當官,就必須擯棄這種生活上的攀比和不平衡心理。
貪者,民之賊也。這句話源于《包拯文集》,為垂名青史的包公所述。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也對貪圖財富有過著名的論述。辛棄疾55歲告老還鄉(xiāng),但是兒子不同意,兒子抱怨說你這個官位太低了,家里也沒有置田產(chǎn),也沒什么財富,55歲就告老還鄉(xiāng),一無所獲。為痛斥其兒子,辛棄疾寫下一首非常有名的詞《最高樓》。從文學成就上來講《最高樓》并不是很突出,但是其表達的清廉志向卻值得我們傳承學習。他講到:“吾擬乞歸,犬子以田產(chǎn)未置止我,賦此罵之。吾衰矣,須富貴何時?富貴是危機。暫忘設醴抽身去,未曾得米棄官歸。穆先生、陶縣令,是吾師。待葺個園兒名‘佚老’,更作個亭兒名‘亦好’,閑飲酒、醉吟詩。千年田換八百主,一個口插幾張匙?便休休,更說甚,是和非。”意思就是要學穆生和陶淵明,不貪戀權(quán)力和富貴,懂得及時抽身而去,做到安貧樂道,他還講到“千年田換八百主、一個口插幾張匙”,闡明了財富乃身外之物、要懂得知足常樂的思想。
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這句話源自《詩經(jīng)》,司馬光在《資治通鑒》中,借用來評述唐玄宗剛當皇帝時還能夠勵精圖治、講究簡樸,但后來卻沒有堅持下去,一步步走向昏庸、奢靡。同樣,每一名黨員干部剛開始都想著嚴格要求自己、有所作為,只是很多人后來沒有堅守如初,自我放松要求,解除約束,甚至滑向腐敗的深淵。對于一名黨員干部來說,最需要善始善終的,就是堅持清廉為官不腐化變質(zhì)。“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敗由奢”,成功源于勤儉,失敗源于奢侈。司馬光說,“君子寡欲,則不役于物。”沒有欲望,就不會受它驅(qū)使、不會受它管制。剛才看到警示教育片中的黨員干部,最后都被欲望驅(qū)使,被役于那些企業(yè)主、被役于那些懷有不良目的的人,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。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。我們必須要善始善終,不僅要一開始就保持廉潔、勤儉,而且要持之以恒,永葆“廉”和“儉”。
大臣法,小臣廉。即朝中大臣能奉公守法,地方官吏就會清正廉明。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狠抓黨風廉政建設,重拳懲惡反腐,黨心民心大振。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,就在于大臣法、小臣廉,真正做到了以上率下。今天我們強調(diào)大臣法、小臣廉,就是要求上級以身作則,為下級做好示范,當好榜樣,一級向一級傳導壓力,一級為一級率先垂范。西漢學者桓寬在《鹽鐵論•疾貪》中講,“夫欲影正者端其表,欲下廉者先之身。”正人先正已,身先士卒。東漢荀悅在《申鑒•政體》中講,善禁者,先禁其身而后人;不善禁者,先禁人而后身。要真正將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,上級就首先必須要以身作則,當好表率,不能僅僅要求下級做而上級紋絲不動。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上級示范做得好,下級自然會緊跟、效法,自覺將黨風廉政建設各項任務落實落地。
二、自省自警,勤儉戒奢
加強黨風廉政建設,還要深刻汲取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“四知、三足、二止、一儉”的思想。所謂四知,即天知地知我知子知;所謂三足,即知足之足,常足矣;所謂兩止,即當止則止;所謂一儉,即倡導勤儉。
關于“四知”。東漢楊震赴任東萊太守途中,昌邑縣令王密半夜前往送禮,被楊震拒絕。王密說:“暮夜無知者。”楊震回答:“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,何謂無知?”闡明了要加強自我約束的道理,被傳為佳話。清人葉存仁為官非常清廉,離任的時候,同仁也是半夜籌集禮物給他,他也沒收,并留下了四句話,“月白風清夜半時,扁舟相送故遲遲,感君情重還君贈,不畏人知畏己知”,特別是后一句,不畏人知畏己知,這是最高境界的自我約束,為后人樹立了榜樣。
關于“三足”。老子在《道德經(jīng)》中曾講,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其中第一個“足”是要知足,第二個“足”是知足的內(nèi)涵是什么,第三個“足”指什么是最終的滿足。警示教育片中的幾個反面典型都是不知足,常不知足,貪得無厭,最后出了問題。《史記•循吏列傳》曾講到,魯國國相公儀休好吃魚,有一天,公儀休正和他的學生交談,有人給他送來兩條魚,公儀休婉言謝絕了。他的學生不解地問:“老師,你不是很喜歡吃魚嗎?現(xiàn)在有人送魚來,你為什么不接受呢?”公儀休答道:“正因為喜歡吃魚,所以才不能收別人的魚,如果我收了別人的魚,那就要照別人的意思辦事,難免會違反國家法律,如果犯了法,成了罪人,還能吃得上魚嗎?現(xiàn)在有俸祿,想吃魚就可以買,不是一直有魚吃嗎?”《世說新語》中說,甘蔗怎么吃,不應從甜的那頭開始吃,應從不甜的那頭開始吃,越吃越甜,最后是最甜的,這講的是一個道理。王船山在《讀通鑒論》中特別講到“知足不辱”,意思是常知足常滿足,保持清廉,就不會受辱。王船山還講到,士大夫有三辱,都是咎由自取。對于名利爵祿,聞其聲,望其影,趨之若鶩,背叛道德,若飛蛾投火。蘇東坡在黃州寫了一首五言詩,最后兩句“莫嫌鑾輅重,終勝鹽車苦”,意思說,和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老百姓比,生活還是好得多,要懂得知足。當前,省委省政府隨著湖北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,也在千方百計提高公務員的薪酬待遇,公務員的生活水平不是最好的,也絕不會最差,要懂得知足,千萬不能任由貪欲橫行,導致帶手銬坐囚車蹲監(jiān)獄,受到黨和人民的懲罰。
關于“兩止”。兩止,即當止則止。老子在《道德經(jīng)》里講: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殆就是危險,知道止就沒有危險。清朝紀曉嵐著有《閱微草堂筆記》,其中有很多寓言故事,有一個就講到了當止不止的故事:一只老虎遇到一個農(nóng)民,追了上去,農(nóng)民跑到山洞盡頭,山洞盡頭有一個狹小的縫,人鉆過去了,但老虎卡在里邊,于是農(nóng)民把兩頭封死,用火把老虎燒死了。這則寓言以老虎不知止的故事,告誡人們當止不止必然走上窮途末路。司馬遷在《史記•范雎列傳》中講,欲而不知止,失其所以欲;有而不知足,失其所以有。有一定欲望,滿足了,但是不知道適可而止,連得到的都會失去。乾隆下江南,在江岸上問一個廟里的僧人,江上走過了多少只船?僧人回答,就兩艘船,一艘名船一艘利船,警示我們不要追名逐利。老子講,禍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天底下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大的罪過,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災禍。當止則止,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講要把握好以下幾條:一是身份之止。領導干部的類本質(zhì)與商人不同,一旦突破了這個類本質(zhì),必然出問題。二是界線之止。凡事皆有界線,不能越界,不能越線,嚴格遵紀守法就是當止則止。三是限度之止。什么事情過猶不及,一旦過了,就越限,就會出問題。四是目標之止。古人講止于至善,對黨員干部來說,《條例》是底線,《準則》是高標準,要嚴格按照《準則》和《條例》的目標來規(guī)范自己的言行。
關于“一儉”。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優(yōu)秀文化當中,勤儉由來已久,古人先賢都非常倡導勤儉。司馬光在《訓儉示康》中給兒子寫道:儉,德之共也。凡是道德水準高的人,往往都有勤儉樸素的共性。《易經(jīng)》中講到,君子以行過乎恭,喪過乎哀,用過乎儉。對君子的要求,就是行要比一般人要謙虛謹慎,辦理喪事比一般人還要哀痛,用度比一般人還要節(jié)儉,這就是君子,這也是我們中華先賢一直所強調(diào)的行為規(guī)范。今天我們強調(diào)的儉,并不是說非要當苦行僧,大搞節(jié)衣縮食,而是強調(diào)要弘揚勤儉節(jié)約之風,不能奢侈浪費。一旦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、一個家庭或者一個人奢靡浪費成風,那么這個國家、民族、家庭、個人必定是沒有前途的。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務必要繼續(xù)弘揚先賢的勤儉精神,并大力傳承下去。
三、大醫(yī)之道,大醫(yī)之效
古語講,小醫(yī)醫(yī)人,大醫(yī)醫(yī)國。小醫(yī)是醫(yī)生,大醫(yī)是良相。大醫(yī)醫(yī)未病之病,下醫(yī)醫(yī)已病之病。在中華經(jīng)典醫(yī)學著作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中曾講到:上醫(yī)治未病,中醫(yī)治欲病,下醫(yī)治已病。上醫(yī)防病于未然,中醫(yī)治即將要生的病,下醫(yī)才治已上身的病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,力度前所未有,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。對黨和國家來說,黨中央就是在行大醫(yī)之道,正在收到大醫(yī)之效。當前,我們要切實貫徹落實好《準則》和《條例》,運用好執(zhí)紀監(jiān)督“四種形態(tài)”,嚴格執(zhí)紀問責,從未病、將病開始醫(yī)治。就執(zhí)紀監(jiān)督的“四種形態(tài)”而言,實際上與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所述極為契合。我們既要執(zhí)紀辦案,又要堅持紀在法前,把紀律作為管黨治黨的尺子,有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就早提醒、早糾正,有違紀就早查處,從小毛病抓起,在小問題上嚴起,做到抓早抓小、動輒則咎,讓咬耳朵、扯袖子、紅紅臉、出出汗成為常態(tài),及時把“病毒”和“細菌”消滅在萌芽狀態(tài),避免小病拖成大病、小過釀成大錯,實現(xiàn)黨紀輕處分、組織調(diào)整是大部分,重處分是少數(shù),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(shù),只有這樣我們黨的干部隊伍、我們黨的大片森林才會處于良性狀態(tài)。
四、養(yǎng)心育心,重視心學
對于人來說,所有問題的根源都在于人心,境界、意念、理念、信仰等都源自人心,因此,要敢于在心性的方寸之間狠下功夫,學會用四兩重的人心撥動百斤重的軀體。今天我們在警示教育片中看到曾經(jīng)的同事、同志發(fā)出懺悔,稍后還要學習紀委編印的《懺悔錄》,這些黨員領導干部之所以違紀違法,都有一個共性,就是理想信仰、精神源頭出了問題。我們倡導要在心學上下功夫,目的就是解決思想境界的問題。正氣存內(nèi),邪不可干。一個人的境界高不高、清不清、凈不凈,關鍵在人心。蘇東坡被貶黃州時,其藝術(shù)和人生的境界都達到了高峰,尤其是前赤壁賦中講的,天地廣大,萬物茂盛,江河美好,夜色靜美,人在其中,愜意享受,但是他卻講到“茍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”,體現(xiàn)了其寬廣的心胸和境界。
要重視心學,特別是要注重用好“慎文化”。慎,就是要小心,要勿、毋、莫,不能為的事情堅決不為,嚴令禁止的事情堅決不做。父母之托、同志之托、組織之托,都要慎之又慎,慎重行事。如《易經(jīng)》“震卦”有言:“恐致福也。”要結(jié)合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,深化理解、認真品味這句話蘊含的深意。一是要慎獨。即,自己獨處、沒人監(jiān)督的時候,監(jiān)督不到位的時候,或者自己可以逃避監(jiān)督的時候,要謹慎行事,切實增強自覺性和主動性,做到暗室不欺。二是要慎友。警示教育片中相當一部分黨員干部走上迷途的原因是交友不慎,所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;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即與之化矣。與不善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亦與之化矣。都告訴我們要守身如玉、謹慎交友。當前,需要特別強調(diào)的是,要保持與企業(yè)家、商人之間親、清的關系,要履行好領導干部應盡的職責,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服務,真正構(gòu)建良好政商關系。同時,交往不等于交易,切勿一失足成千古恨,開門揖盜。三是要慎微。漢代王符講,慎微防萌,以斷其邪。即凡事從小微之處開始。《易經(jīng)》提到,善要從小積起,惡也是從小處開始積累的。有句名言叫:雪崩之時,每片雪花都有責任,講的也是大禍從小微開始。今天的警示教育片叫“毀于小節(jié)的悔恨人生”,為什么可以毀于小節(jié)?節(jié)是事物當中的鏈條,相當于組成木桶中的木板,一小塊損毀,就會漏水,進而慢慢毀掉整個木桶的功能。四是慎始。慎初,是指第一次的問題。明朝思想家王廷相在接見新任御史張瀚時曾講到“轎夫濕鞋”的故事:我昨天乘轎遇雨,有個穿新鞋的轎夫,開始還“擇地而行”,怕弄臟鞋,隨著泥濘漸多,不小心踩進泥水之中后,便“不復顧惜”了。接著王廷相告訴張瀚:“居身之道,亦如是耳,儻一失足,將無所不至矣。”張瀚自此終生不忘,作為為官信條。所以慎初慎始非常重要。五是慎終。老子講,慎終如始,則無敗事。當前,有的領導干部到即將退休之時,沒有把握好自己,沒有做到善終,以致晚節(jié)不保。俗話說,編筐編簍,全在收口,慎終沒做好,就相當于編筐編簍沒有收好口,整個筐子都成次品廢品。
修心,就是加強修養(yǎng)。劉少奇同志在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就寫出《共產(chǎn)黨人的修養(yǎng)》,共產(chǎn)黨的心學要義也在于加強修養(yǎng),修理想信念、毅力品格和價值觀念。心學原是是明代大儒、哲學家王陽明提出的,他曾講到致良知,致良知最核心的問題是無私。唯不以私欲蔽塞其虛靈者,則不假外索,而于天下之事自無所感而不通,無所指而不當。魏晉時有位玄學家王弼說,天下有道,知足知止,無求于外,各修其內(nèi)而已。可見關鍵在內(nèi)。老子講,知足不易,知止更難。知止才有定力,要真正看破參透是不容易的。不良的欲望在人心,是人的囚牢。李白在襄陽寫過一首詩《襄陽歌》,其中有一句是“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,玉山自倒非人推”。深層含義是一個人倒下不是別人推的,根源在于自身。紅樓夢中有個《好了歌》:世人都曉神仙好,只有金錢忘不了,終朝只恨聚無多,及到多時眼閉了。結(jié)合今天的警示教育片,我們可以改成這樣一句話:世人都說神仙好,只有金錢忘不了,天天只恨金錢少,待到多時進去了。與此類似的話還有:都嫌烏紗小,最后鎖枷扛;總嫌位不高,最后進高墻。在警示片中,我們過去的同事同志有如此慘痛的結(jié)局,讓人非常痛心,警示警示,就是他們示,我們獲警。元曲《中呂•山坡羊》講到,青霄有路,黃金無數(shù),勸君萬事從寬恕。富之余,貴也余,望將后代兒孫護,富貴不依公道取,兒也受苦,孫也受苦。這些詩詞古文很有現(xiàn)實警示意義。
我們自己應當怎樣修心學?我們是自己心之長城的“城防司令”,別人都是外因,最終還是內(nèi)因起作用,要做好自己心的城防司令,自己攻自己,自己守自己,自己破自己,自己保自己,最后都落在自己頭上。心的長城,就是要構(gòu)筑生命的內(nèi)時空,不誘于譽,不恐于誹。黨中央以扭轉(zhuǎn)乾坤之力轉(zhuǎn)變黨員干部作風,就是因為黨風政風問題確實相當大,反腐形勢嚴峻,貪腐現(xiàn)象嚴重。我們要從制度、風氣、勢頭、趨勢上,繼續(xù)大力度抓好反腐倡廉、黨風廉政建設這項工作。王陽明講,破山中賊易,破心中賊難。心中賊就是自己不良的東西,缺鈣的問題、缺少防守的問題、不良的欲望問題、視黨紀國法為兒戲的問題等等。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城防司令,要把內(nèi)心這座城池堅守住、不能失守。
五、廉潔齊家,家風連著政風
齊家是廉之基,廉是齊家之始,家風連著政風。黨中央、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家風建設。中國古訓講,正心、誠意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這是古代先賢的人生幾部曲,其中齊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(huán)。江南第一家鄭義門,立有百年家規(guī),明確要求凡是家里有人做官的,大家都不要去沾光,家人一旦有困難了,大家一起幫忙。一旦做了貪官,就會受到整個家族的懲戒,讓其生不得入族門,死不得入宗祠。因此,鄭氏家族出仕為官達173人,但無一人因貪墨而被罷官。清朝汪祖輝講,身之不儉,不能范家,家之不儉,必至于累身。司馬光的家訓《訓儉示康》,戒奢尚儉。諸葛亮的《誡子書》,靜以修身,儉以養(yǎng)德,淡泊明志,寧靜致遠,這都是良好家風的典范。
總結(jié)古代先賢治家傳家寶,有四個方面。一是家之興替,在于禮義,不在于富貴貧賤。傳家究竟傳什么?正如林則徐所講,兒孫若如我,留錢做什么?賢而多財,則損其志;兒孫不如我,留錢做什么?愚而多財,益增其過。二是將教天下,必定其家,必正其身。家是最小國,國是千萬家,治國必須要從治家開始。三是察德澤之淺深,可以知門祚之久暫。意思是觀家里勤儉持家的家德如何,就知道這個家族運勢的長短,如果一進家門,孩子沒有禮貌、家人大大咧咧,治家不嚴,這個家庭也很難有出息。四是忠厚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。我們要注重精神財富的傳承,而不是物質(zhì)財富的繼承,只有良好的家風家德、家庭精神財富才能傳得久遠,才會成就后代人。
六、畏法度者最快活,守規(guī)矩者最自由
這次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的主題是“踐行《準則》《條例》,做遵規(guī)守矩黨員”,目的就是要把兩項法規(guī)學好,深入開展“兩學一做”,爭當合格黨員。古人講畏法度者最快活,守規(guī)矩者最自由,與我們做遵規(guī)守矩黨員的目標要求高度一致。無以規(guī)矩,不成方圓。古人講,繩墨以求直線,秤以權(quán)輕重,規(guī)以求圓,矩以劃方。《史記》中說,“人道經(jīng)緯萬端,規(guī)矩無所不貫。”凡事皆有規(guī)矩,我們要敬畏規(guī)矩。南宋朱熹講,君子之心。常懷敬畏。越是敬畏規(guī)矩、制度、原則,越有水平、素質(zhì)越高。但是敬畏不等于膽小不擔當。警示片中講到的都是膽大不守規(guī)矩的妄為之人,因不謹慎出了問題。遵紀守法,敬畏規(guī)矩,才會有作為。明代方孝孺講,凡善怕者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歸,行有所止。遵規(guī)守矩、遵紀守法是做一名領導干部的護身符,是安全閥,是自由的通行證。《明史》中記載,朱元璋召集大臣,問何種人最快活,有人說富甲一方者,有的說大學問家。大臣王綱說畏法度者最快活,朱元璋很是贊賞。大量的反面教材都印證了這一條。周永康、薄熙來、徐才厚、令計劃等人違反黨紀國法,他們現(xiàn)在自由嗎?剛才警示片里的違法亂紀者,都是不畏法度,最終身陷囹圄。人間自有最高境界,就是孔子講的,從心所欲不逾矩。這是大辯證法。孔子講的欲,為何欲?君子之欲,在規(guī)矩法則限度之內(nèi)的欲。憲法的憲字是大法、是總法,但是隱含一個字,限制的限。從心所欲不逾矩,實際上就是尊重規(guī)矩、遵紀守法、培養(yǎng)高尚情*,有好的愛好欲望,知足適可而止。君子之欲,鋼鐵之矩。
剛才從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角度,結(jié)合黨風廉政建設,我講了六個方面的問題和同志們共勉。最后我再強調(diào)一下關于主體責任的問題。黨風廉政建設、全面從嚴治黨“牛鼻子”四級遞進論,關鍵是落實主體責任,最后要落腳到追責問責。我們要按照黨中央、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,盡好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和監(jiān)督責任,落實責任的力度、壓力還要逐漸向下傳導。我們要德規(guī)并舉,織牢規(guī)矩道德雙重約束的籬笆;要勇于擔當,切實擔負起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;還要敢抓敢管,把執(zhí)紀問責落到實處。在理念上要關口前移,在力度上要保持高壓態(tài)勢,在方法上還要精準施策。
黨風廉政建設責任重大,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責無旁貸。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以這次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為契機,進一步加強我省黨風廉政建設,為協(xié)調(diào)推進“四個全面”戰(zhàn)略布局湖北實施,加快“建成支點、走在前列”提供堅強保障!
本期發(fā)至縣及省直各單位
中共湖北省委辦公廳 2016年5月14日印發(fā)
中共武漢市委辦公 2016年5月18日翻印
Copyright? 2018 武漢金融控股(集團)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備16015484號-2